常見印刷后的9種加工工藝
經(jīng)過印刷后,還需要進行再加工的過程,其中涉及到的一系列的加工工藝,才能得到我們常見的包裝成品,而印刷后的一系列加工工藝,我們稱為:印后工藝!今天,我們來介紹一下常見的幾種印后工藝。
1、過油/上光(Varnishing)
我們經(jīng)常將上光和過油當成一種工藝來說,但是這兩者的工藝還是有所不同的。在印刷品表面涂(或噴、?。┥弦粚訜o色透明的涂料,經(jīng)流平、干燥、壓光、固化后在印刷品表面形成一種薄而勻的透明光亮層,起到增強載體表面平滑度、保護印刷圖文的精飾加工功能的工藝,被稱為上光工藝。紙印刷品的上光加工工藝,包括涂料上光、UV上光、珠光顏等。
2、覆膜(Laminating)
又稱"過膠"、“過塑”、“裱膠”、“貼膜”等,指用覆膜機在印刷品的表面覆蓋一層0.012-0.02mm厚的透明塑料薄膜而形成一種紙塑合的產(chǎn)品加工技術。常用過膠工藝包括光膠、啞膠、UV光膠、PET等,已被廣泛用于書刊的封面、畫冊、紙盒、紙箱、不干膠標簽、說明書等。
4、燙印(Hot Stamping)
也就是燙金、燙銀,將金屬印版加熱,施箔,在印刷品上壓印出金色或者銀色的文字或圖案,使得表面具有金屬質(zhì)感和效果。隨著印刷技術的發(fā)展,出現(xiàn)了立體燙金,也稱凹凸燙、三維燙、浮雕等工藝。
5、起凸/壓凹/壓紋(Embossing)
總稱為壓印,靠壓力使承印物體產(chǎn)生局部變化形成圖案的工藝。是金屬版腐蝕后成為壓版和底版兩塊進行壓合。分為便宜的普通腐蝕版和昂貴的激光浮雕版兩種。
6、裱紙/裱坑工藝(Lamination)
裱坑:是先將瓦楞原紙加工成瓦楞狀,然后用膠黏劑從兩面將表層黏合起來,使紙板中層呈空心結構,它具有較高的強度、挺度、硬度、耐壓、耐破、延伸性及彈性等。對裱:是兩張紙張底部對裱,底紙過膠水,經(jīng)過壓印后,兩張紙張牢粘在一起的一種工藝。多層裱紙:為了增加產(chǎn)品的厚度、韌性、保溫、避光、防露等功能,將兩張或兩張以上的承印物黏合在一起的工藝過程。
7、植絨(Flocking)、金蔥(Glittering)
為了顯示產(chǎn)品更為高端,有些產(chǎn)品設計會加入金蔥或者植絨,在印刷品表面刷一層膠,再貼上絨毛材質(zhì)或金粉。
8、模切(Diecut Process)
模切也叫啤,利用鋼刀、鋼線排列成模板,在壓力作用下將印刷品加工成所要求的形狀。隨著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,我司的高速自動模切機(啤機)慢慢取代手動或半自動啤機,在模切瞬間可實現(xiàn)全自動清廢,大大提高了產(chǎn)能和工作效率。
9、糊盒(Gluing)
也稱粘盒,是包裝盒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,是將印刷好、模切成型的紙板折疊成型并粘好糊口。
【本文標簽】: